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
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
图片
图片
文章正文
广州:打开一扇文化窗口
   2017-12-07 16:51:58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《财富》全球论坛期间,广州推出8条采访线,涵盖文商旅,每一条线,都成为中外媒体记者看广州的窗口。金羊网记者兵分几路,捕捉最新鲜的现场。我们首先聚焦的是文化与文创。

自秦汉以来,广州通过海路与世界各地连接,2000多年来从未间断,是重要港口与商业都会;广州还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,文物古迹、非物质文化遗产林立……

●1号线:

古代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线:南海神庙、怀圣寺光塔、西汉南越王博物馆、十三行博物馆

●2号线:

千年羊城线:城隍庙、南越王宫博物馆、千年古道遗址、千年古楼遗址、光孝寺、五仙观、南粤先贤馆

●8号线:

岭南非遗文化线:沙湾古镇、陈家祠、粤剧艺术博物馆

 寻古海丝印记,溯源开放与包容的精神

“广州的庙宇为什么供奉着棕色肤色的外国人?”眼尖的媒体记者一进入南海神庙大殿,就提出疑问。原来,古时庙前有一个贸易港“扶胥港”,在黄埔古港兴盛之前,这里是中外船舶进出广州的必经地。棕色皮肤的外国人为达奚司空(管水利的官衔),是唐朝年间波罗国来华朝贡的使者,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“广州人对外友好的感情,是经过历史沉淀,可以溯源的。”有记者感叹说。

在与外国人交往中,广州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“广式英语”:“Chin-Chin,how you do,long time my no hab see you(请请,您好,好长时间没有见你了)”“Hi-ya,so,eh!What thing wantchee(诶呀,所以,呃,您想要什么)”……十三行博物馆生动呈现了明清“一口通商”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,当看到这些奇怪的英语,现场媒体记者都忍不住学了起来,“从‘鸡同鸭讲’到‘咿咿呀呀’,十三行商很有创造力啊!看着这些‘英语’句子,能想象他们是怎么交流的,很有趣。”“也从侧面反映出广州商人与世界对接的积极性。”不少记者说。

十三行商对外交往史中,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伍秉鉴,“伍秉鉴很早开始海外投资,比如在美国投资铁路,有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。他还是当时的世界首富。”一位媒体记者说,很欣赏十三行商的胸怀与眼光,当伍秉鉴免掉了一美国友人偿还巨债后,这位美国人成为他开拓美国市场的重要帮手,一时传为佳话。

在旧时十三行,什么东西最吃香?当然是茶叶、瓷器、丝绸等。说到“买买买”,大家似乎来了劲儿,甚至打探起“广州在哪里可以买到好茶叶”“饮早茶哪家强”等。当见到精美的广彩,更啧啧称赞,“故宫博物院巧妙地将‘中国元素’推出市场,一片好评,其实在两百多年前,广州就已经将‘中国元素’做成了世界争相追捧的潮流,让人为之骄傲。”有媒体记者说。

“今天通过走访,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,更加清晰地看到广州改革创新的基因,以及开放、包容的历史。”广东台记者黄子懿说。(甘韵仪)

穿越两千年,来宾饱了眼福饱口福

12月5日,记者在越秀“千年羊城线”的大巴上看到,一上车时所有来宾都先收到两份“见面礼”---一条印有越秀区地图方便旅行者一物多用的丝巾,一只将越秀山和镇海楼Q版化的“越秀山君”毛公仔。在参观中山四路非遗骑楼街时,每位来宾又被赠一只珐琅金鱼......

为了吻合“一日穿越两千年”主题,越秀区组织来宾到访区内一系列古迹。广州都城隍庙、南越王宫博物馆、中山四路非遗骑楼街、北京路步行街、五仙观……光是这些选点的历史来头以及充满历史味道的展品,足以“一日穿越两千年”。

最后一站是南粤先贤馆,从赵佗到孙中山,馆内展示了两千年来56位南粤的先贤事迹。除了传统的文物展示外,该馆还通过59件艺术创作、40项多媒体互动方式展示,通过投影、LED屏幕展示、手机互动等,来宾不仅眼睛能看,身体亦能身临其境融入展示中。

午饭时分,越秀区特地安排来宾到“点都德”餐馆“饮茶”。当虾饺、叉烧包、艇仔粥等点心一份份摆上桌面时,来宾的第一反应时拿手机拍下精致的点心。当点心一份份被品尝后,来宾们终体验到什么是“大饱眼福+大饱口福”。

在一众到访来宾中,记者发现了原美国ABC电视网络副总裁哈维朝鼎。

“一个超大城市,里面有那么多的历史痕迹。”哈维说,通过观察,他发现越秀的采访点基本都富有历史,“看看那些古树,再看看老房子。”他认为广州完好地保留了那么多古迹。

“这是一个有很多中国元素的博物馆,同时也有很多现代化的表达方式。”在参观完南粤先贤馆后,哈维对越秀区的“古”又有了新的启发。他认为能够利用众多多媒体手段去展现历史,有利于完美展现广州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。

“我1988年第一次来广州,比起那时,现在的广州好多了。”哈维表示,他喜欢广州的纯朴,但也不排斥像广州塔这样的新建筑。他觉得把广州弄得那么漂亮,政府部门一定下了很多功夫。看到参观期间周边市民露出笑容,哈维认为市民也满意广州的环境提升。(梁怿韬)

访广府非遗,赞叹岭南文化绝妙魅力

一条岭南非遗文化线走下来,粤剧、姜撞奶、灰塑、通草画、广绣、广彩、咏春拳、古琴制作……一系列的岭南非遗项目让媒体采访团大开眼界,媒体记者不禁感慨,“没想到广州的非遗项目如此多。”

一曲广东音乐“雨打芭蕉”让媒体团沉浸在浓厚的广府韵味中,只有近距离接触,方能感受广府文化魅力。北京周报的记者一路上对广府的非遗都非常好奇,更与非遗传承人相谈甚欢,“灰塑太神奇了,还能有油盐糖来作为建筑原料。”她说,而对于广府非遗文化的传承,她认为需要融合新的内容,做一些创新型的文创产品去吸引年轻人的眼球,这样更容易吸引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。

“没想到姜撞奶也是一个非遗项目。”中国日报记者对此感到出乎意料,但她认为这样的形式更容易传承。在她看来,广州的非遗项目较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广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,频繁的对外交流让它得以吸纳外来技术并形成自己的文化风格。

作为此行唯一的外国人,来自美国的记者Eric几乎全程都眼睛发光,不停赞叹岭南非遗文化的绝妙。他是第一次见到像陈家祠保护得这么好的大型古建筑,“每一处雕刻都很精美” Eric啧啧称叹,“今天很多东西我都是第一次见到,比如用蚝壳做的墙壁,比如电影里看过的练咏春拳木桩,今天第一次摸到,很兴奋。”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,Eric还专门体验了一把古琴弹奏,因为有类似乐器弹奏的经验,Eric弹起琴来有模有样。

谈起非遗文化的保护,Eric表示,像粤剧艺术这样专门建立一个博物馆的形式就很棒。“广州已经做得很好,今天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太多了!”同时,Eric表示,广州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短视频,向世界展示这些艺术家的创作过程,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学习这些文化。(刘宝霞 胡晓倩)

浏览 (427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carmen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访问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