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
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
图片
图片
文章正文
广州SCI收录论文占全球的1.0%
   2018-01-17 17:06:17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进入21世纪,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和产业链的细化分解,创新资源突破地域的界限,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。世界进入以创新要素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创新时代,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孕育而生。

  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内涵

  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是拥有多种创新功能,在全球创新网络中仅次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,占据控制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地区。它是以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为基础,以拥有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,以新产品、高附加值服务、新技术的全球扩散为表现的城市或地区。一般而言,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是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产品、新模式的策源地,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高端环节,往往能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加速集聚,从而不断提高其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地位。

  创新是核心。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通过产品创新、工艺创新、市场创新、商业模式和组织创新等,产生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产品、新模式,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。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全球城市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把握主动权,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与控制力的前提条件,是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。

  扩散是表现。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依托技术、品牌、产品、企业家、学校及科研机构等载体,将其掌握的先进技术、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等向其他地区扩散,从而确立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主导作用。因此,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,最终由其创新辐射广度与强度决定。

  国际科技创新枢纽:广州已具雏形

  广州常住人口中15~64岁人口超过一千万人,受高等教育人口达到319万人,与国际大都市相比,优势十分明显。高素质劳动力的交流碰撞,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提供了活力源泉。

  从知识产出来看,广州SCI收录论文占全国的6.4%,占全球的1.0%,超过特拉维夫、香港、新加坡、悉尼。华南理工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广东工业大学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和数学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两大研究领域的四个研究前沿排名国际前十名,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在高能量转换效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、相变材料的热能存储研究位于该领域研究的国际首位。

  从衡量产品创新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来看,广州达到2.3%,高于纽约州、内伦敦和香港。总的来看,与国际城市相比,广州居于中等水平,为开展产品及工艺创新打下好的基础。

 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:广州分两步走

  广州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、产业革命大趋势,体现国家战略要求,立足广州建设全球城市的长远目标,分两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。

  第一步,到2020年,建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,在市场体系建设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、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。在生命科学、信息技术、智能装备、材料技术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成为国家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模式、新业态的源头。到2020年,广州PCT专利申请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%,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全国比重超过5%,向市外许可的发明专利超过50%,有企业进入全球创新100强,成为全球科技创新节点,建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。

  第二步,到2030年,建成重要的国际科技创新枢纽。广州要拥有若干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、研究型大学,在知识发现、基础科学、前沿科技等领域,掌握一批原始创新成果。不断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、新模式和新业态、新需求和新市场,在总体上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的局面,拥有一批核心技术或产品。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,若干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,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。

  到2030年,广州高被引论文占全球比重达到5%,PCT专利申请占全球的比重达到2%,向国外许可的发明专利超过30%,若干企业进入全球创新100强和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,建成引领亚太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,成为重要的国际科技创新枢纽。

  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:聚焦五大重点工程

  当前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,要开展企业家精神培育工程、国际人才集聚工程、创新治理探索工程、创新生态优化工程、开放式创新五大重点工程。

  企业家精神培育工程。企业家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稀缺资源,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创新的动态研究,了解企业的政策需求。要引导开展广州企业创新评选活动,不遗余力地宣传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创新行为,宣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,激励企业持续开展创新。

  国际人才集聚工程。出台更开放的出入境政策,积极开展外籍人才管理改革试点。大胆探索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、相关驻外机构负责人等制度。加强对海外人才在科研项目申请、成果推广、融资服务等方面的支持。要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,推进实施留学人员短期人才回国服务项目,推行“外籍留学人才孵化工程”。

  创新治理探索工程。逐步改变“自上而下”的管理模式,探索新型的创新治理模式,建立集中型和分权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广州经验。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和调查评价制度,加强创新资源的统筹配置以及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有效衔接。

  创新生态优化工程。财政投入应从强调规模效应转向强调创新能力,促进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。建立“鲑鱼回流”计划,积极吸引那些在广州创业、之后离开的企业,回到广州发展。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,把生产加工、低端服务等外包出去,建构面向全球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。

  开放式创新工程。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大型科学设施,积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、国际科学计划。尝试发起广州重大科技攻关项目,面向全球进行招标。探索建立研发产业合作发展基金,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土研发产业主体合作承担重大研发项目。

浏览 (390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carmen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访问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