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
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
图片
图片
文章正文
广州灯光节要怎样提升参观体验?
   2018-12-05 17:00:17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4日,2018广州国际灯光节落下帷幕,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,为市民保障了一个安全、有序的灯光节,并给很多人留下美好回忆。今年广州国际灯光节首次采用“大围蔽”及预约制疏导人流,偌大的花城广场,仅在北广场设置一个入口,市民提前预约,刷身份证入场,场内再设置多个出口。此项测试为明年灯光节留下哪些经验与思考?羊城晚报记者总结出以下四点。

实行“大围蔽” 交通指引准备不足

承办方锐丰文化总经理黄沛凌坦言,今年灯光节采取“大围蔽”的方式将是一次测试,希望为市民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。

然而,参观灯光节的市民吐槽说入口位置不好找。“跟着导航也找不到入口,带着孩子绕了3公里,最终错过了灯光秀。”市民刘先生说。

以广州塔为主的一江两岸灯光秀,花城广场南广场是最佳观赏位置,平时从北广场步行至南广场,约20分钟,灯光节期间游客摩肩接踵,需时一般超30分钟。尽管广场两旁布置了众多灯光作品供观赏与互动,不少市民仍感叹“路漫漫”。

有热心市民建议,呈宝瓶状的花城广场,或可分为北、中、南三个独立的围蔽区域,每个围蔽区域设置一到两个入口及多个出口。市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,预约不同区域观赏,“花城广场周边的广东省博物馆、广州图书馆等附近有足够空间供市民排队进场,另外,建议一张身份证可预约多次。”

广州国际灯光节期间,每天傍晚6时起,只能从花城广场进入地下停车场,不能从停车场直接进入花城广场,需绕道北广场进口处。因指引不足,此设置执行起来也有难度。

一市民27日晚有此经历:来到花城广场时,在地下停车场兜兜转转找不到正确出口;离开时,在花城广场P8口进入地下停车场,却被工作人员拒绝。黄沛凌称,今年探索着前行,明年若再实施“大围蔽”,必定在交通、停车、导向指引上做更多准备工作。

今年“大围蔽”还有一个影响,花城汇、高德置地、K11等商场与花城广场没有打通,本来可以疏导人流的商业场所被堵,市民想就近吃饭都挺难。一些商家对此也有意见,希望来年能打通商业场所和地面广场。

首次实行预约制 系统还要再改进

今年灯光节,首次实施预约进场。记者对比不需预约的11月26日,和需预约的11月29日,花城广场周边客流压力明显降低。

客流量少了,参观更加从容了,预约制也在不断改进。11月28日凌晨,灯光节预约系统首度开放,港澳台同胞、外国来穗人员发现预约不得,因系统只支持中国内地身份证,港澳回乡证、台胞证、外国护照等证件无法输入。

甚至有游客发现,预约系统上指引的交通路线有问题,出现了广州地铁线网中不存在的“猎德大道站”,靠近本次灯光节入口的地铁体育西路站和APM线黄埔大道站则没录入。

在采访中,市民李小姐向记者反映了灯光节预约系统出现的一些问题,12月2日,李小姐连续两次输入姓名、电话号码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后,系统才提醒灯光节参观已经预约满。

一晚一场灯光秀 市民大呼不够看

去年,原本设定一晚3场灯光秀,因为需要客流控制等原因不得不改为一晚1场,今年遇到了同样的情况。此外,灯光秀开始的时间也有点尴尬。每天晚上7时开始,时长大约十分钟。这个时候,正是大部分人的晚饭时间,或在赶下班高峰期。

12月3日当晚,记者遇到一对特殊的夫妇,他们十年前移民美国,特意在灯光节期间飞回广州,希望亲眼看一看广州的美景。“我们在微信上看到灯光节万人瞩目,就托广州的朋友在网上预约,今晚还专门准备了摄像机、三脚架、木凳等,我们真的很期待。”陈女士说。只是,漂洋过海而来的他们并没能如愿,当晚到达南广场时,灯光秀也已结束。

跟他们相比,能到现场看灯光秀的市民则显得十分幸运。3日晚,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,虽然广播不断提醒灯光秀已经结束,但市民似乎意犹未尽,久久未肯离去。有市民认为,一天一场灯光秀表演并不能满足需求,希望来年能增加灯光秀表演的场次。

增加分会场 是未来一个选项

同是世界级的灯光节,法国里昂灯光节与澳大利亚悉尼灯光节有哪些借鉴?

黄沛凌说,在法国里昂灯光节,灯光作品分布在整座城市,河流穿城而过,两岸成为灯光布展重点区域。在悉尼灯光节,主作品设置在悉尼歌剧院,作品同样遍布城市商业区,并有楼体灯光秀、流动花车巡游。

虽未能“全城参与”,广州也在“分会场”设置上探索分流。自2014年开始,将珠江多座桥纳入灯光节布展。2016年开始在番禺、南沙、黄埔等设置分会场,今年的分会场设置在黄埔区。黄沛凌说,除了在分会场上着力,他们还希望广州国际灯光节能不断往高空探索,减少占地空间。

假若分会场难以满足对广州塔灯光秀的执着,一些精明的游客也会选择“曲线”看展。家住佛山的林先生选择在“大围蔽”的范围之外的珠江边,感觉悠闲得多。“希望明年灯光作品的展示区能围绕广州塔,但又不只局限于花城广场。”

“灯光节”折射 市民素质提升

3日晚上7时刚过,花城广场人群中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,灯光节的运营负责人马上赶到母亲旁边,将他们带到指挥中心休息;晚上9时,一名志愿者淡定而耐心地解答,每一句不离“请”字;接近凌晨,灯光退去,人潮消散,工程师们依然在广场的灯光作品间忙碌;每一天灯光秀结束后,相关部门与执行单位还要召开协调会,不断完善……在灯光节背后,有这样一群为它忙碌的人。举办了这么多届灯光节,让组织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广州市民素质的提升。

灯光节承办方锐丰文化总经理黄沛凌仍然记得,最初办广州国际灯光节的时候,每每人潮离场,花城广场草坪花草被踩踏,垃圾满地,拥挤的人流走过甚至留下一地拖鞋,公共交通还会瘫痪。如今虽仍有不完善之处,但市民已经养成了有序参观的习惯,散场后,花城广场甚至找不到一个矿泉水瓶。一天晚上,黄沛凌甚至发现,一些市民席地而坐,安静地等待灯光秀开场,秩序井然。(甘韵仪 梁怿韬)

短评

观灯模式 有待革新

灯光节暴露出来的症状,大概是三类,一是时间频率不合理,灯光秀每晚一次10分钟显然无法满足公众。二是空间安排有弊端,最有价值部分全部集中南广场某个区域。三是引导安排缺乏人性化,包括身份预约、行车组织、导航定位、地铁疏散、商厦出入问题多多。

类似的困境在过去几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,只是今年似乎更加集中且措手不及。

如果想根本终结灯光节的症状,确实要下决心实施灯光节的分散性布局。不只是设个名义上的分会场,而是要真正努力降低中心比重,培育更宽广、更高空化、去地面化的欣赏模式。比如学习先进城市的经验,在地标和若干楼宇营造联动灯光秀。同时,对灯光节的最有价值的项目常态化,最好一周一次。(耀琪)

浏览 (549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carmen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访问统计